最近很紅的【影子籃球員】中配預告已經可以在網路上看到,除了火神是蔣鐵城之外都無法辨識。
毫不令人意外的,這次也看到了許多無法接受中配的留言。
(不過在我打這篇文章的時候,也已經逐漸出現「聽久好像就習慣了」的心得,而且按照以往的經驗,預告在網友間評價不佳,並不代表正片就真的配得不好)
我想了一下,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:
1. 「聽到角色講中文就是覺得怪/不習慣」「台詞變成中文感覺好羞恥」
這一類的,我只能說無解。
2. 作品很紅,男性角色眾多
作品紅就代表有很多人關注,也就可能會有更多對中配感到不習慣的人。
男角多這點也是一大不利,總覺得男性配音員的聲線變化比較好認,到時候大概又會聽到「怎麼都是同個人」的抱怨。(不過這種抱怨一直都沒有少過)
3. 並非所有台灣配音員的聲音演技都已臻純熟
我之前曾經試圖以「中文本來就不容易表達情感」來為中配說話,但我自己後來也明白,這個論點是行不通的。
因為就是有配音員已經可以把台詞說得那麼生動、把滿滿的情感用中文表達出來,例如我之前提過的錢欣郁小姐、黃珽筠小姐與蔣鐵城先生,聲音中的活力與語調的高低起伏都非常明顯。
既然有人可以做到,那就絕對不是中文這個語言的問題了,而是配音員本身聲音演技的問題。
但聲音演技夠純熟的配音員畢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。
我會用沒那麼高的標準去看待中配,因為我覺得,要求每位配音員的聲音演技都很好,這在台灣仍然是一種奢求。
但是很多人並不會意識到這點,或者說,就算意識到了,他們也並沒有這個義務去體諒。
我所謂的會用沒那麼高的標準去看中配,並不是指就算配得很生硬我也會說配得很好。我會說:「不夠生動,有進步的空間」,然後期待他日後的進步,換句話說就是我不會想要用批評的方式表達我的意見。
配音界需要新人,但新人的磨練也是台灣配音界的一大問題。
新人大多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、配過一定數量的作品之後,演技才會有起碼的成熟度。
換句話說,累積經驗的管道往往就是正式演出,可是這樣對於喜愛那些作品的人而言是很不公平的。
一般而言,有練習就有進步,配音員配過的作品越多,照理說技巧就越熟練。
像是老被我拿來舉例的張宇豪先生,他在【少年超人隊】配小聰明的時候,一開始明顯還很生澀,但進步得很明顯,演技越到後面就越好,之後在【鋼鐵人:裝甲冒險】配少年東尼時的表現也明顯比先前優秀許多。
不過有時候也很難說,畢竟台灣配音界還是存在著資歷雖然不深,演技卻已經相當純熟的新人,以及明明配過很多作品了,語調卻仍然缺乏活潑感的老手。